吐鲁番——坎儿井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5月14
坎儿井是人工开凿的地下暗河,把天山脚下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供绿洲上的居民生活、生产使用。吐鲁番坎儿井共1237条,现存有水坎儿井214条,多为清代修建,少数为明代修建,坎儿井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的流水清,葡萄园的歌儿多”的田园景象风光,是人们留住“乡愁乡景”的有形凭籍,更是团结联系各族群众的无形纽带。着眼发现和挖掘文化遗产资源的当代价值,发挥文化遗产“粘合剂”的作用,以坎儿井为发力点并形成辐射效应,通过陈列展览、社会教育项目、社会介入活动等,做到既确保文化遗产本体、内涵、价值的妥善保护,做好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文化、精神的传承弘扬,既可以提升特色乡村竞争力及影响力,也可以增强广大群众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文化遗产独特的贡献。
坎儿井由暗渠、龙口、明渠、涝坝四部分组成。琼坎儿井,海力派能坎儿井贯穿与恰特喀勒村,孕育了恰特喀勒村,坎儿井水系作为当地村民的生活用水,以及农业灌溉,是当地的有机组成部分。
琼坎儿井、海力派能坎儿井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原种场,琼坎儿井现由原种场第三生产队使用管理,海力派能坎儿井由原种场第一生产队使用管理。2006年5月,坎尔井地下水利工程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Ⅴ-204。
通过坎儿井的修缮,减缓病害的发育,改善坎儿井周边环境,减少周边环境对遗址的影响;通过坎儿井主题展示等提升农村文化活力,提高村民文物保护意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促进当地经济水平发展。
上篇:
下篇: